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自身建设
怀念冷遹先生
时间:13-04-19 [ ] 浏览次数:0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中国民主建国会江苏省第一、二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冷遹,字御秋,1882年6月(光绪八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黄墟镇(今镇江市丹徒区黄墟镇)。父母早逝,家境清寒,迫于生计,辍学从商,亲眼目睹了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家的积贫积弱,愤然从军。1902年考入安徽武备学堂,开始投身反清爱国运动。1905年,冷遹毕业后,任南京新军第九镇三十三标第二营右队队官。在军中,冷遹深受革命志士赵声的影响,为了推翻满清统治,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了同盟会。冷遹谨慎诚实、沉静寡言、足智多谋,成为革命力量的中坚,在策划安庆秋操起义中被推为总指挥,不幸因事泄被捕入狱,受尽严刑,九死一生,不吐一言,后经友人多方营救出狱。获释后,回黄墟与殷嗣辉女士完婚。婚后八日,赴香港再谋举义,继任广西陆军小学提调,筹建广西同盟会,成为广西革命最初发动者之一。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冷遹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授以中将军衔和文虎勋章,委以第一军第三师师长驻守徐州。“二次革命”中,冷遹率军讨袁,临阵负伤,退赴日本。听闻护国军讨袁,遂归国赴粤任中山先生护法军政府总参议和代理内政部长。1916年,与黄炎培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先后任常务理事及上海分社主任。1921年,冷遹忧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退出军界,致力于地方实业与教育,创建江北盐垦,试验盐碱植棉的技术,又与陆小波、严惠宇及职教育社诸先生齐心合办了多个蚕种场,创办了“镇江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创建了“私立镇江女子职业学校”(现镇江市第三中学),并力主将镇江县立师范学校迁至黄墟以振兴桑梓。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冷遹立即投入了抗日救国运动中去。1938年入蜀,出任国民参政员。1941年与张澜等人创建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同盟前身)。1945年与黄炎培等人创建了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建国会前身)。冷遹此间与中共领袖及各方社会贤达精诚合作、同心抗日,其中,以中华职教社为组织,与黄炎培、江问渔先生联系颇多,被称为“职教派”。1945年7月1日,与黄炎培、褚辅成等六人同赴延安,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延安归来后,冷遹对时局的认识更为清晰,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抗战胜利后,冷遹出任江苏省临时参议会议长,致力于整顿战后经济,反对内战,多次营救中共地下党人达百人之多。    解放后,冷遹心情舒畅,精神焕发。1949年9月,冷遹应邀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开国大典。建国后,冷遹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华东水利部部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第一届人大代表、民建中央第一届委员会常委、民建江苏省第一、二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59年8月18日,冷遹因急性心肌梗塞,逝于南京,享年78岁。先生灵柩原安葬于南京望江矶,后移至镇江栗子山与其夫人合墓。

    冷遹先生奔波革命,追求真理,无时不以国家兴亡民族自立为己任,爱国爱家,心系桑梓,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奋斗了一生。他做人诚恳,做事认真,做官清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光明磊落,刚正不阿,不愧为一位为国家独立富强孜孜求索一生的伟大战士。

    2007年11月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江苏省委员会把冷遹纪念馆作为全省民建组织的爱国爱会教育基地并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责任编辑:zjmj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