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天地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成为冷遹政治信念的探析
——纪念冷遹诞辰131周年暨中共发布‘五一口号’65周年”
时间:13-04-19 [ ] 浏览次数:0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 王荣

冷遹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亲历了辛亥革命、创建民国、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重大事件,从辛亥革命中将、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商会主席到爱国民主人士的人生历程,折射出他实践的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民主建国的道路和投身新中国建设的波澜壮阔的一生。作为一个经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见证人,又亲眼目睹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使他深信一个真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且信念坚定,执着弥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一、冷遹寻求和践行“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道路,并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和面貌,也没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安宁和幸福;冷遹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与中共领袖和社会贤达团结合作,由衷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和建立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与倒行逆施,冷遹产生了依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倾向,加速了与中共合作的进程。

1、革命救国

冷遹先生早年加入同盟会,从事反清、讨袁、护法革命斗争,屡建奇功。冷遹追随中山先生、投身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皇朝,就是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就是为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辛亥革命使得皇帝退位,皇权解体,但袁世凯“粉墨登场”、帝制复辟、军阀割据,无尽的纷争给百姓带来的只能是灾难和社会动荡。

民初现实中诸多黑暗现象,让许多有识之士感觉到自己对民主共和的理想被玷污了。1921年,冷遹忧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退出了波诡云谲的军政舞台。恰好在这一年,一轮崭新的朝阳喷薄而出,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2、教育救国、实业救国

1917年,冷遹与黄炎培在上海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在职教社中,他积极进行乡村改进试验,兴办教育事业。创办了私立镇江女子职业学校、黄墟国立小学、黄墟园艺学校,接办镇江市丁卯农村小学,参与并支持筹办私立京江中学,开办民众夜校和家庭识字班等。1921年起,冷遹创办了江北盐垦公司、永安蚕种场、益民蚕种场等企业,组建了福华丝绸公司,恢复了嘉兴丝织厂等。1928年春,冷遹代表地方人士和中华职业教育社,建立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试验区在村政、规划、农业、教育、卫生、经济、水利建设等方面作了很多造福桑梓、繁荣农村的工作。冷遹在试验区成立大会上充满激情地说:“农村破产即国家破产,农村复兴即国家复兴。……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黄墟的村容村貌就一定会漂亮起来,大家的日子一定会富起来。”

可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将冷遹寻求的“救国安民”的理想践踏得支离破碎。镇江沦陷,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夭折了,创办的学校被迫停课停办(如京江中学迁校上海并停课)。当冷遹闻悉日本帝国主义破坏中国蚕丝业的情况时,曾愤慨而又辛酸地说:“国家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坎坷艰辛地开创一点实业,虽然也能对国家有所裨益,但终于是徒劳的。”

3、抗日救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冷遹投身抗日救国运动中去。1937年8月,冷遹与陆小波、严惠宇在镇江发誓保持民族气节,坚持抗战到底。1938年7月入蜀,任国民参政员。1939年1月,与张澜、黄炎培等人联合发表宣言,声讨汪精卫叛国投敌罪行。期间与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等常来往来,共商时局。冷遹由衷拥护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为协调国共关系作了大量的工作。1944年9月,在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上,支持林伯渠代表中共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呼吁团结抗日。嗣后,多次发表声明,要求国民党与各党派合作,挽救危局,并与中共方面接触更加频繁。

4、民主建国

抗战胜利后,基于对当时局势的认识判断和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影响,民族工商业代表人士和与其有联系的知识分子,于1945年12月16日在重庆成立了民主建国会,冷遹当选五人常务监事之一。《民主建国会章程》和《民主建国会成立宣言》确立了民建的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体现了当时民族工商界和知识界对和平统一、民主建国的期望。

然而,国民党制造了“沧白堂事件”、“较场口事件”、“下关事件”,对民主人士和进步青年进行了抓捕和杀害,冷遹等民主人士从血的教训中逐渐觉醒过来,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镇压人民、反动独裁的真实面目,寄希望于国民党、走“中间路线”的“民主建国”之路是不现实更是行不通的。正如冷遹先生的挚友黄炎培先生在1947年发出的感慨:“今后只有一件大事,我们应该依靠中共,并与中共取得联系。”

二、冷遹延安之行,对中国的前途有了深刻和崭新的认识,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并逐步在政治思想上实现了“升华”和“蜕变”。民建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冷遹参加人民政协会议,出席开国大典,成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挚友。

1、延安之行

1945年7月1日,冷遹与黄炎培等6位参政员访问延安。冷遹亲眼目睹了中国共产党的施政政策和解放区的成就,接触和认识了大部分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和高级将领,并与毛泽东多次面谈。毛泽东赠送冷遹延安毛毯一条。期间,黄炎培与毛泽东“政权周期率”的讨论成为历史佳话,冷遹与毛泽东关于“党的失误”的对话,有“异曲同工”的影响。

冷遹说,中共历史上出现了几次失误,今后会不会再发生,万一发生了又怎么办?

毛泽东答:“我们不能保证以后就不会犯错误了,因为错误总是难免的。但共产党人一不谋私利,二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犯了错误,人民反对,我们就改正。”

这次延安之行,使冷遹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的光明前途有了新的信心,鼓舞了他追求真理的勇气,成为他一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1945年7月14日,冷遹和黄炎培、江恒源联名发表“关于不参加国民大会问题讨论的书面声明”,强烈反对国民党不顾各方面的意见,单方面召开国民大会,并坚决拒绝出席参政会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讨论,以支持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5年10月,冷遹回到镇江。他经常与家人侃侃而谈,称赞“延安的社会是个理想的社会”,“那里个个劳动,人人安居乐业”,“要懂得人与人之间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没有贵贱之分。在延安就是这样。”他经常告诫家人:“知识是从实践中来,从工农中来,所以共产党提出向工农学习的主张是对的。你们不要轻视工人、农民。”毛泽东送给他的一条延安大生产运动中生产的毛毯,他十分珍惜:“别看这毯粗一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那里才是真正办事业的。”在他看来,自己关于“人人平等,不分贵贱”,办“镇江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的实践,以及“让贫苦人个个有饭吃,有屋住”的少年时代的抱负,已经从延安这块革命圣地上见到了实现的希望。

冷遹利用他身为江苏省临时参议会议长的合法身份,继续从事爱国民主运动,支持和掩护镇江地区地下党组织的革命斗争。在当时党组织的安排下,黄墟、民治乡的几个爱国人士,经冷遹推荐,进入国民党内部担任一定职务,各自开展工作。其中,殷敬文当上了代表黄墟的县参议员,朱隆义当上了代表民治的县参议员,殷庆堂当上了镇江税捐稽征处处长,过去曾在冷家帮佣的共产党员吴顺康当上了黄墟乡乡长,张伯林当上了黄墟乡自卫队队长。这就为共产党开展地下斗争、掩护革命同志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几年中,经冷遹营救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就有百人之多。正如当时中共丹北留守处主任陈云阁所说:“在他的政治影响所及的地区活动,有一种特殊的安全感。地下党常常通过秘密关系向他反映情况和要求,他能办到的总是为他们办到。有时,他还为地下党组织购买一些急需的物资。”冷遹的子女回忆说:“父亲当时的政治倾向对我们影响很大,在以后的长期岁月中,我们姐弟七人,能够朝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前进,是与父亲对我们的影响分不开的。”

2、参加人民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民主建国会于1948年5月23日通过“赞成中共五一口号,筹开新政协,成立联合政府”的决议。这个决议标志着民建的政治立场、政治纲领的转折。它实际上宣布了民建放弃了最初成立时“不右倾,不左袒”的中间路线,在国共两党之间的激烈斗争中,最终选择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共团结合作的立场。1949年,民建参加了新政协的筹备与召开。新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包括民建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一起,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新纪元。

1949年9月,冷遹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以民主建国会代表身份参加会议和开国大典,毛泽东亲自到车站迎接他。冷遹亲眼目睹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诞生了,作为一个经历了长期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见证人,他更加坚信一个真理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句话也成为他与友人、与家人谈论的中心议题。

三、新中国成立后,冷遹心情舒畅,精神焕发,投身新中国建设,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华东水利部长、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分社主任、江苏省副主席(副省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兼江苏民建主委等。无论是百废待兴、国民经济恢复的建国初期,还是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还是中央决策出现失误、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冷遹始终坚持“跟共产党走”的信念,矢志不渝。

1、1949年11月13日 ,冷遹回到镇江,市党政军负责同志、工商联举行盛大欢迎会。冷遹报告了首届全国政协会议盛况,勉励镇江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一切困难,共同建设新中国”。

2、1956年5月,冷遹抱病参加江苏省现代化流域性巨闸射阳闸竣工仪式,与中央水利部副部长周骏鸣一起主持了放水典礼。事后,他激动地说:“苏北导淮工地那个场面可伟大了,几万到几十万民工队伍,看看真叫人兴奋啦!苏北人民从此摆脱水患灾难了。上百年来多少有志于修治黄河与淮河水患灾害的,都没有彻底成功。封建王朝到国民政府,不谈大修水利,连预防水患也办不好。但是他们年年都向人民摊捐派款,不少钱都被贪官饱了私囊。私人研究治理中国水患的也不乏其人,如南通的张謇和我们丹徒的刘鹗,都曾有志于此,结果也是无成。共产党的领导好,不尚空谈,注重实干,现在,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3、1958年,毛泽东、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 倾错误严重地泛滥起来。之后又遇到了自然灾害,国家和人民遭受巨大损失。1959年的一天,冷遹与他的老友江月青相会交谈。江月青对有些问题不能理解,担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冷遹虽重病在身,却满怀信心,并提到延安之行他与毛泽东“党的失误”的对话,希望江月青“不要气馁,要坚信党的领导,跟共产党走到底”。这是他毕生的肺腑之言,是对老友的最后赠言,也是对世人、对家人的遗言——1959年8月18日,冷遹先生与世长辞。

四、结束语:

1、曾追随中山先生革命的冷遹,试图寻求一条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道路,可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国家的命运没有改变,个人的理想和愿望“壮志难酬”。 冷遹先生作为亲历者和历史见证人,真实而生动地告诉我们: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冷遹先生作为民盟、民建的创始人,真实而生动地告诉我们: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主党派郑重的历史选择和必然选择。

2、冷遹与毛泽东关于“党的失误”的对话,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思考、借鉴之,广开言路,问计于民,加强调研,统筹分析,科学论证,谨慎决策,尽量减少工作失误。即使出现了失误,要有承认错误、接受批评的胸襟,要有承担责任、改正错误的勇气,要有找到症结和原因、解决问题对策的智慧,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尽快改正错误,并防止再犯类似错误。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也应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爱国民主人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肝胆相照当诤友”的优良传统,善于、敢于建言、批评、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邓小平语),“便于执政党保持清醒头脑,及时纠正错误”(李瑞环语)。

3、冷遹先生奔波革命,追求真理,无时不以国家兴亡民族自立为己任,“爱国爱乡,心系桑梓”,“人淡如菊,品清似泉”;与中国共产党相识相知,与中国共产党一起经受血雨腥风的洗礼,共同奋斗,同舟共济。冷遹先生身上闪耀的高尚情操、可贵精神、坚定信念和人格魅力,必将激励着我们沿着前辈的足迹,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并使之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当前,高奏“同心曲”,吹响“和谐号”,传递“好声音”,汇聚“正能量”,展示“民族风”,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努力和贡献——这是对冷遹先生最好的纪念。

作者单位:镇江雩山水泥有限公司

作者系民建丹徒区总支会员

责任编辑:zjmj来源: